《竹叶石膏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被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竹叶在该方中与石膏共为君药,是发挥关键作用的成分之一。然张仲景所用竹叶到底为何种竹叶?今医家常用之淡竹叶是耶非耶?鄙人结合古今文献考证,对该方中的竹叶基原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一点浅薄之见,望能抛砖引玉。
1.“竹叶石膏汤”的组成与临床应用
“竹叶石膏汤”首载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方剂组成为“竹叶两把(辛平)、石膏一斤(甘寒)、半夏半升(洗,辛温)、麦门冬一升(甘平,去心)、人参三两(甘温)、甘草二两(甘平,炙)、粳米半升(甘微寒)”“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该方是治疗热病后期的常用方剂。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竹叶石膏汤”在临床上应用甚广,常用于治疗流感、紫癜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麻疹、胆道术后呕吐、猩红热、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外科手术后发热呕吐、功能性发热、糖尿病肾病、痛风等辨证属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痰阻气逆者。
2.竹叶的功效
竹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味甘、淡,性寒,归心、肺、胃经。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作用。主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1]。在“竹叶石膏汤”一方中,竹叶与石膏共为君药,其善清烦热,引热下行,使心火由小便排出。
竹叶属于冷背药材,且竹叶的基原物种存在争议。并且由于各种因素,现代临床有将淡竹叶替代竹叶使用的趋势。
3.竹叶的基原物种
在做竹叶的本草考证之前,首先应明确区分竹叶与淡竹叶。竹叶为禾本科竹亚科植物之叶的总称,包括淡竹叶、苦竹叶、毛竹叶等。而淡竹叶做为药材名有两种,一为禾本科竹亚科植物淡竹的叶子;一为禾本科假淡竹叶亚科淡竹叶属植物淡竹叶的茎叶。两种淡竹叶药材基原、药用部位都不同。
3.1 竹叶的本草考证
笔者收集了历代关于竹叶基原的本草记载,如表1所示。通过梁代《本草经集注》中的记载,可推测在陶弘景时代,竹叶的来源较广,但作为药用的只有䈽竹、苦竹、淡竹和甘竹。宋代苏颂依据《竹谱》对不同竹类的外观性状作出了描述,并指出苦竹可分为白竹和紫竹,甘竹即淡竹,然䈽竹仍不知为何竹。根据《本草图经》(政和本)所收录的䈽竹、淡竹、苦竹墨线图(图1-a、b、c),三者外观形态极为相似,无法区分,但足以确定为竹亚科的竹类植物。至明清时期,越来越多的本草学者推崇入药以淡竹为佳,而苦竹不堪入药;对于䈽竹提及较少,笔者推测多因不知䈽竹为何竹。《本草蒙筌》陈嘉谟认为通过品尝竹笋的味道辨别淡竹,笋味淡者即可入药,包括䈽竹、雷竹、水竹、笙竹...;而苦竹和紫竹“苦辣而膻”,不堪入药,其所绘淡竹叶(图1-d)可以清晰分辨为竹亚科植物。李中立《本草原始》中绘有淡竹墨线图(图1-e),与《本草蒙筌》中淡竹外观形态一致。在《折肱漫录》中黄承昊亦指出入药以淡竹为佳,其他杂竹不可用,而草本植物淡竹叶更是谬用。卢之颐在《本草乘雅半偈》列举了数十种竹类,但并未对䈽竹、淡竹做出详细的描述。清代顾元交在《本草汇笺》中记载“以淡竹为上”。《本草新编》陈士铎谓之苗竹、紫竹因味苦而不可入药,而其余竹味淡者皆可名淡竹叶,并强调竹叶非草本之叶。王秉衡在《重庆堂随笔》中提到竹竿节间有双线者皆可入药,而单线者为毛竹,不可入药。《中国植物志》中收录的毛竹“竿环不明显,低于箨环或在细竿中隆起。”通过对比《本草图经》(政和本)所绘图1-a、b、c,可已看出䈽竹、淡竹、苦竹节间均有双线,即竿环、箨环明显。
云集众家之言,可明确笋用竹如实中竹、篁竹、甜苦笋因笋味较佳专供食用而不做药用;笋味苦者如苦竹、紫竹、苗竹不堪入药;竹竿节间为单线者如毛竹不可入药。古代药用竹类主要为?竹、淡竹(甘竹),亦有一说笋味淡者皆可入药。本方“竹叶石膏汤”出自汉代仲景方,该方用“竹叶二把”,宋代《本草衍义》、明代《分部本草妙用》《神农本草会通》、清代《本草述》等多部本草中均明确指出“张仲景竹叶汤惟用淡竹”(或类似记载),因此本方所用竹叶取自淡竹无疑。
3.2 淡竹的基原考证
䈽竹为何种竹类已无从考证,而淡竹到底为何种竹?笔者收集了古代本草中对淡竹的描述,如表2所示。本草文献中多沿袭《本草图经》的记载,淡竹“肉薄”、“节间有粉”、可“烧竹沥”,但不同时代也有个别本草学者提出自己的见解。《梦溪笔谈》沈括认为淡竹是一大类竹的总称,别于苦竹类,而非某一个具体的竹种;但《本草纲目》李时珍并不认可这一说法,他认为淡竹又称为水竹,有大小两种;《滇南本草图说》兰茂原则提到当时人们习以淡竹叶作为竹叶的总称,包括了毛竹叶、青竹叶、淡竹叶等,但也明确指出淡竹非毛竹。元代《竹谱详录》李衎对淡竹的记载最为详细,淡竹一般高6~7米;节间较密、竿壁薄;节下被白粉;笋箨无斑,具有细纵纹。而清代《握灵本草》王翃则描述淡竹“节稀”,与李衎的描述相悖,并提到当时江浙一带俗称“白眼淡”,但今江浙地区不识“白眼淡”。古代尚未形成系统的植物分类学,我国竹类多达数百种,且大多外观性状相似,连现代竹类分类学都存在争议,古人了了几句描述更难以辨别。
现代《中华本草》《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大辞典》在竹叶项下记载:“【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 (Mitford) Stapf ex Rendle等的叶”。《安徽省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规定:“【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 (Mitford) Stapf ex Rendle等多种同属植物的干燥叶”。图2为淡竹的原植物图,图2-a来源于《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大辞典》收载的淡竹墨线图;图2-b来源于中国植物图像库。
3.3 淡竹之叶与淡竹叶的考辨
明代以前竹叶、淡竹叶均指竹亚科植物之叶,未见提及其他淡竹叶。明代《本草纲目》分别在“木部”和“草部”载录有“淡竹叶”,后代逐渐出现两种淡竹叶的混用,尤以乡医多混之。李时珍首次将假淡竹叶亚科淡竹叶属植物淡竹叶与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淡竹的竹叶区分开来。载于“木部”之淡竹叶与竹叶、苦竹叶并列于竹叶项下;而载于“草部”之淡竹叶“处处原野有之。春生苗,高数寸,细茎绿叶。俨如竹米落地所生竹之茎叶。其根一窠数十须,须上结子,与麦门冬一样,但坚硬尔,随时采之。八九月抽茎,结小长穗”。结合《本草纲目》之描述及清吴其峻《植物名实图考》所附淡竹叶图(图1-f),可以确定《本草纲目》“草部”之淡竹叶与现今药用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原植物外观性状一致(见图3)。
结合前文本草考证可知,古代本草学者可清晰的区分竹与淡竹叶草这两类禾本科不同属的植物,两者皆可入药,且以淡竹之叶为药用竹叶的主流。但不知为何发展至近现代,医者一提及竹叶或淡竹叶多认为是淡竹叶属淡竹叶,此淡竹叶草反而逐渐成为“竹叶”的主流,以至于如今《中国药典》中,有淡竹叶属淡竹叶,却未收载竹叶。从性味归经看,竹叶辛、甘、淡,寒,归心、肺、胃经;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从功效应用看,竹叶善清肺胃热而治咳逆上气,清心热而除烦,且其甘寒可化阴而生津;淡竹叶擅长清小肠热并可导热下行而利小便。两者功效同中有异,临床上不宜混用。
因此,结合古今文献考证,笔者推荐将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 (Mitford) Stapf ex Rendle作为 “竹叶石膏汤”中竹叶的基原物种,不可以非假淡竹叶亚科淡竹叶属植物淡竹叶代之。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电话:010-8408495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9号华普花园C2303 邮箱:zybc611@126.com
北京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检测认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1582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800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微信公众号